四期期準三期內必出
甘肅省人大代表、紅溪村黨支部書記康京兄表示,近年來,紅溪村以“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入股分紅等方式,大力發展“一洋三紅”、溫室大棚、高標準農田等產業,建成標準化蔬菜大棚10座,按照“一棚兩用”理念,建設多季節循環利用晾曬棚30座,積極對接企業,發展訂單經濟。
“從小伙子變成現在的老漢,現在每年也有20余萬元收入,生活愜意且安心,移民搬遷到這里30多年,這里已成我的故鄉。”漫水灘鄉紅溪村藏族村民李全德,也是上一任村委會主任,回憶過往生活,他說,“這些年,政府引導幫助,大家團結一致,從一磚一瓦建起家園,再到共同發展產業致富,各族村民之間不僅有通婚,村里有大事小情、婚喪嫁娶,大家也互相幫忙,感情越來越深,誰也離不開誰。”
“像紅溪村這樣,在景電二期工程建設中移民安置形成的多民族聚居村,景泰縣還有漫水灘鄉富民村和紅水鎮靖安村、永樂村。這四個村子,以前都是戈壁灘,到處都是風沙,現在滿眼都是綠色,這些年的變化也是一個艱苦奮斗、團結進步的過程。”白銀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張麟說,這些年,白銀市開展“富口袋+富腦袋”鄉村行動試點,分專業、分產業定期為民族鄉村提供精準輔導服務,加強少數民族村民實用技能培訓工作,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具備現代化農業經營理念、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強的少數民族高素質職業農民。(完)
2019年,在中寧縣文化館工作的李震宏參與文化下鄉四期期準三期內必出,抱著“讓農民感覺一下”的心態,來到了大戰場鎮紅寶村,與村黨支部書記潘舂雨商量組織村民練習合唱。紅寶村是一個移民村,20世紀80年代由西海固地區搬遷而來。目前,村中居住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群眾。村民們養牛羊、種枸杞與黃花菜,生活逐漸富裕的同時,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追求。
李震宏開始從發音、規范口型一步步教。他曾經請專業老師教發聲,結果,面對“腔體”“打開”等高深詞匯,農民們聽得更糊涂了。后來,他意識到,教學還得從農民們熟悉的場景著手。合唱團團員們不知道用丹田發聲,他就指著肚子“講解”:這就是你們的嘴,聲音要從這里發出來;聲音位置不對,他就讓團員們揣摩嬰兒聲音、學貓叫;團員們高音上不去,李震宏就讓他們體會如何高聲喊遠處的人……一段時間后,合唱團里的歌聲終于“正常”了起來。
“吃了五谷兒想六谷兒”是寧夏民間的一句方言,“五谷兒”代表物質生活,“六谷兒”是精神追求。今年5月,以合唱團成員為原型、由李震宏和80多名合唱團團員出演的電影《六谷兒》上映,王小萍看完后感動得哭了兩個小時,“電影里面講的好多都是我自己的真實故事”。她也沒想到,當農民還能演電影,演的還是自己的生活。
http://njezreal.com
2024年11月06日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