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c7平臺
北京市教育兩委把今年確定為“教師隊伍建設年”,將推進教師隊伍在思想政治、師德師風、育人能力三位一體實現整體性躍升。今年5月6日,第六屆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師講述育人故事活動正式啟動。三個多月來,首都教育系統踴躍報名、廣泛參與,共收到530多份組織推薦的育人故事案例,呈現出“區區講、校校講、人人講”的活動風貌。
本屆活動主題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推動高質量育人建設教育強國”。在展示交流的育人故事中,既有大學教授講述如何把“行走的美育思政課”融入天安門、“鳥巢”等國家重大活動現場c7c7平臺,融入融進鄉村一線實踐上,也有小學班主任老師分享如何將抗洪救災轉化為寶貴的教育資源;既有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的孩子們在中國故事中茁壯成長的“新時代的孫敬修”,也有對孩子們付出100%熱愛的幼兒園中的“國寶”男幼師;既有百年老校中以22位英雄命名的160多個英雄班的傳奇故事,也有堅持38年的“一二·九”運動遠足活動的背后,用腳步丈量中華大地,用行動激發愛國精神的感人瞬間……他們用行動詮釋著、踐行著教育家精神。
今年是北京市開展講述育人故事活動的第六個年頭。本屆活動創新講述形式c7c7平臺,不僅邀請往屆活動的參與者代表再次回歸講臺,分享他們參與講述育人故事活動的感悟和收獲,還特別組織師生同臺講述、家長代表參與故事講述c7c7平臺,共同感悟教育力量,家校社攜手共畫育人同心圓。講述內容也更為豐富、育人視角更為開闊,涉及思政教育、紅色教育、藝術教育、心理教育、科技教育、勞動教育、家校社共育、學科融合、援邊支教等主題。注重五育融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多措并舉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
本屆活動得到了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和北京市各有關方面的指導。首都文明辦、共青團北京市委、北京市婦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北京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以及西城區委教育工委、西城區教委、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等單位給予活動大力支持。
此次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辦,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承辦。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于英杰,北京副市長、西城區委書記孫碩,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c7c7平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李軍鋒,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韓勁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達品,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王攀等出席活動。(完)
石庫門建筑中的天井記錄了家庭生活的點滴,呈現了四季更迭的風景,可謂上海里弄人家生活的舞臺。張園有著上海現存最大的石庫門建筑群,也是近現代歷史上一處海派文化生活地標。張園推出了“天井里的故事”系列主題文化活動,一面對談季節里的生活藝術,一面洞察生活背后的文化演變。“天井里的書香”是系列主題文化活動之一。
8日c7c7平臺,走在張園的街道上,“書香”從文字變為可感知的實景,多樣的書籍形象成為主視覺元素,結合張園歷史上文人墨客的詩作、海派建筑元素和藝術插畫等文化元素,營造了“書香”的獨特氛圍,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海派文化氣息。通過蕓香草與其他芳香植物的種植,從嗅覺感知入手,張園營造了一個可見可感且觸手可及的“書香”世界。
在第40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天井里的書香”伴隨游客穿越至1897年的張園:一場關于女子教育的“裙釵大會”,吸引了超過110位中外婦女匯聚于此。當年,以上海張園“裙釵大會”為標志,女性教育問題得到了社會關注,進而推動了中國女性的教育和權利進步,而上海也成為這一先鋒思潮的引領者。晚清時期的張園,文化與歷史于此相映成趣,各路名人引領先鋒思潮。如今,煥新重啟的張園正不斷探索有益的發展路徑:從閱讀建筑到對話藝術,從傳承歷史和弘揚文化,到尋求可持續的商業發展。張園方面表示c7c7平臺,將堅持融匯思想和交流藝術的初心,不斷傳承文化、延續文脈。(完)
面向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教育戰線堅定前行、久久為功:“中學生英才計劃”累計推薦9000余名優秀中學生進入大學接受科研訓練;“強基計劃”實施4年來,青年學生以更大熱情追逐基礎研究夢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在77所高水平高校布局建設288個培養基地,為拔尖學生成長厚植土壤……人才之基,不斷夯實。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跟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關。著眼中西部教育發展,“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分配給中西部地區的比例超過93%,2023年安排中西部省份資金達60.7億元。“慕課西部行計劃”累計為西部高校提供20.7萬門慕課及在線課程服務,西部受益學生數量達5.9億人次。
近年來,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黨的十八大以來,資助學生約16.2億人次、資助總金額約2.6萬億元。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招生人數由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3年的13.4萬人,累計錄取學生近110萬人。30萬以上人口縣均設有特殊教育學校。
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開設音樂、陶藝、書法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開闊了山區孩子們的眼界;在廣西馬山縣,古零鎮初級中學的學生登上了首屆學青會攀巖比賽的領獎臺;在西藏定日縣,扎西宗鄉完全小學學生在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歌聲、琴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悅動心間。
在西藏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多媒體教室,京藏兩地師生在“云端”隔屏相望、親切問候,一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課拉開了序幕;在浙江杭州市丁蘭第二小學的體育課上c7c7平臺,智慧體育系統通過高分辨率、高幀率的攝像頭,對學生立定跳遠過程中的關鍵運動節點,進行全方位、多細節的捕捉……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山海,智慧課堂插上數字之翼,教育數字化的中國實踐迸發出強大力量。
自信走向國際舞臺。西南交通大學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課程、教材建設,輻射海內外200余所高校、10萬多名線上學習者。南方科技大學幫助柬埔寨、肯尼亞等13個亞非國家建設智慧教室,當地學生得以接觸到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際版上線,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的學習支撐。
世界矚目中國教育。國際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研究所落戶上海,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十個一類中心,也是其在歐美之外首個全球性一類中心。如今,越來越多高校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薄弱、空白、緊缺學科專業,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和跨領域、跨國界科研合作c7c7平臺,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http://njezreal.com
2024年11月0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