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怡濤從中國佛教寺院建設的角度指出,新時代的寺院建筑,不必拘泥于時代風格,古今建筑形式皆可采用,但應堅守佛教建筑中國化的根本,與寺院所處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相融合呼應。如何繼承中國佛教和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建設新時代的寺院更好服務于當代社會需求,是擺在佛教界和社會各界面前的問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講師陸瓊表示,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佛教開展的生態保護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推崇節儉樸素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節約自然資源和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是符合現代生態環境保護需求的綠色生活方式;又如寺院及其周邊山林的植被往往保持良好,逐漸形成了佛教寺院叢林掩映、鳥語花香的園林景觀形象,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典型體現。
從中非關系整體定位提升,到與非洲建交國實現戰略伙伴關系全覆蓋;從面向國際社會展現中非堅定攜手前行的《關于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到詳細描繪未來3年中非合作路線圖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峰會成果豐碩,受到包括與會非洲國家在內世界各國廣泛關注與歡迎。
2018年,中非共和國總統圖瓦德拉曾到訪陜西梁家河村,深入了解當地脫貧做法。此次峰會前,他又訪問了山東、重慶、天津等省市,進一步探求中國矢志開拓現代化道路的經驗。6日晚,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時,圖瓦德拉有感而發:“親身領略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這些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成果,我愿不斷學習借鑒中方成功理念經驗。”
http://njezreal.com
2025年04月23日 14:29 星期三2024年11月07日 19:47